党建工作

【读懂中国】教书育人,奋斗终身——访于骏一先生
发布时间:2022-05-19        作者: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马研        编辑:       浏览:

一、初识先生

那还是在年前,陪学院老师去先生家里拜年。这时的我,既新奇,又紧张,还有点忐忑。不知道该与耄耋之年的老者说些什么,也不知道除了把年货放下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

伴随着爽朗的笑声,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于老迎出门来。他那高大的身躯带来的暖流,瞬间冲走了我的紧张。

二、成长历程

1955年,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在成立之初,“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招收了四个小班120多名五年制本科生。当时,机械制造系的师资,都要一个一个地从四面八方调来,教材都要现编,国家斥重资购进的设备,也因现有房舍不具备安装条件,进不了实验室。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围在一起,开动脑筋、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才使教学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先生当时在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虽还是一个佩戴白牌校徽的研究生,但教研室内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耳濡目染,老师们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先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机床与刀具教研室李德庆与周千恂两位老师,组织了一个数控铣床的科研团队,日夜苦战,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台数控铣床,并在10月开幕的“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与清华大学研制的一台数控机床并肩展出。他们,在机械制造系发展的宏伟长卷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每每谈及此事,先生激动不已,景仰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先生还说,他的导师、前苏联专家舍列密其也夫,是一位真心实意帮助中国建设的国际友人。从1955年到校,到1957年秋奉令离校,两年时间里,他培养了5名研究生、11名校内外进修教师。他为了筹建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机械制造系,为了建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亲力亲为、不遗余力。临走前,他还把为研究生讲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课程撰写的、独具慧眼的、具有大量创新内容的增容讲稿,交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在拓荒者的激情感染中,先生逐渐成长,并立志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奋斗终身。

三、攻坚克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决策。针对生产工程界呼吁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加工质量”的要求,在研究机械加工振动问题方面,先生突破了前人的纯理论研究模式,提出了以减少“生产现场机床加工振动”为目标的新模式。在机械工业部、教育部和吉林省相继支持下,先生将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从1980年开始,用了11年时间,立项完成了“机床振动”“切削振动的诊断技术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外圆磨削表面波纹度的试验研究”“变速切削理论”“切削稳定性在线监测监控技术的研究”“超精密金刚石车床动态特性的测试与分析”等6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年一剑,水到渠成。1993年,先生主持完成的“机械加工振动的诊断、识别与控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在10名获奖人中,先生指导的7名硕生研究生在列,有2名研究生排名第二和第三。

多年来,作为机械制造学科学术带头人,先生带领机械制造专业全体同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奠定了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学科的教学科研成就和学术地位。199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先生被批准为该博士点的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由此,实现了机械部部属院校、吉林省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先生和邹青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改革开放后,机械类专业教材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本教材。先生始终坚守技术基础课的设课宗旨,精选属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技术基础性教学内容。教材内容重点突出,教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好,受到广大师生和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该教材2007年获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迄今累计重印40多次、共计231000余册,年均发行约12000册,用户遍及大江南北50多所高等院校。

于骏一教授在查阅科技资料

四、桃李满园

先生执教47年,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980年以来,先生共招收硕士生35名、博士生20名、博士后2名,共计47人。毕业分配到大学工作的25人中,现有21名教授;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的22人中,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层出不穷,其中1人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此外,有3人任“985”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1人任副校长;有3人在地方院校任校长或副校长;有1人在“世界500强”国企任副总经理。

90年代初,于骏一在切削实验室正在给一组做实验的本科生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五、先生不言

先生精神矍铄,即使88岁高龄,依然有求必应。他经常参加学校评审和论证;现正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审稿;还发挥余热,参与撰写学院发展简史,以史励志。

先生谦虚严谨,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始终不居功,总是认为一切成就,都是师生通力合作的结晶。

先生不言,下自成蹊。望着先生,我想到《中庸》中的一句话:“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版权所有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中国)有限公司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电话:0431-85095428   邮编:130025